楚能新能源即将造车!
来源:维科网锂电 | 作者:维科网锂电 | 发布时间: 2025-11-07 | 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来自中国汽车报、亚洲新能源汽车网、江禾汽车供应链等多家媒体报道,楚能新能源计划接手“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威马星晖工厂”)用于造车。

从公开的信息看,楚能新能源可能用于造车的主体是楚能(武汉)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楚能汽车”),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26日,由恒信汽车全资持股,法定代表人为代德明,注册资本10亿元,国标行业为新能源车整车制造。


图片来源:企查查

据了解,楚能汽车目前在进行很多相关职位的招聘,岗位包含项目研究院、汽车采购、造型开发、电子电器、整车架构、底盘、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等多个方面,明显是在新能源整车制造的方向布局。

维科网锂电注意到,今年6月的时候,就有消息传出楚能新能源入局造车,称其汽车业务部门规模已达百人。还称其第一款车可能瞄准问界M5,计划推出增程SUV,长期车型规划中包含增程和纯电车型。

威马复产

11月5日,威马汽车官微发布消息称,“小威随行APP即日起重新上线 ”。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这是威马汽车复产过程中的又一标志性事件。此前的11月3日,威马汽车曾发布“好事将近,敬请期待”主题海报,并配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图文。

或许这里说的是威马汽车的温州工厂。此前的9月6日,威马汽车宣布,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为威马汽车的投资人和新股东,接管威马四家公司。

深圳翔飞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2025年作为“复工复产年”,核心任务是推动EX5、E5车型在温州基地恢复量产,目标年产销1万至2万辆。

目前这一进程已获地方政府强力支持,温州市专项工作组正协调本地供应商重建合作体系。威马也已表示,温州基地已经恢复生产,首批十几台威马EX5和E.5车型已下线,主要用于市场推广。

温州工厂暂且不表,这里说的是同样拥有独立整车制造生产资质的位于湖北黄冈的威马星晖工厂。

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星晖工厂总投资202亿元,一期规划产能15万辆,2020年1月8日正式投产,作为威马汽车的第二个全资质智能制造基地,将领先于行业的C2M模式应用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在2023年初被评为湖北省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业内认为,“只要导入车型即可开工生产,相较十几年前建造的传统燃油车工厂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方面更具操作性。”

不过,拦路虎是:威马星晖工厂的资产主体60亿元股权已被冻结,要想盘活这座工厂需要解决相关资产问题。

楚能新能源即将造车,指的就是盘活威马星晖工厂进行整车制造与销售。


楚能新能源的汽车“基因”

说到楚能新能源与汽车的关联,需要从其掌舵人说起。

楚能新能源的掌舵人是恒信汽车集团董事长代德明。据了解,军人出身的代德明退伍后,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干起,1994年30岁的他选择创办家电公司下海经商,并拿到了格力、美的等品牌的代理权,干得风生水起。

2000年,代德明预判形势当机立断,创立湖北恒信德龙实业有限公司,正式从家电销售转行到汽车销售业务。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黄金十年的机遇被代德明抓住。2002年,恒信德龙开设宜昌第一家广州本田4S店,又陆续拿到大众、雪佛兰、丰田、乃至梅赛德斯奔驰、凯迪拉克、雷克萨斯、奥迪等豪华品牌的代理权。

截至2025年,恒信汽车集团在全国15个省份、60多个城市建立布局,拥有超过310家4S店,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经销商集团,并且是全国第四大经销商集团。

数据显示,2024年,恒信集团的总营收达785.12亿元,总销量超过41万台。

关于楚能新能源,则成立于2021年8月。成立之初,该公司就在湖北布局了武汉江夏、孝感、宜昌三大基地,规划总产能超350GWh,项目总投资1375亿元。目前,这三大基地一期均已投产,合计储能和动力电池有效产能超过110GWh。

10月28日,楚能新能源的第四大生产基地——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正式开工,正式形成"一全球总部、两研发中心、四大生产基地"的立体化战略格局,在建产能将超过400GWh、总规划产能超过500GWh。

锂电池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虽然楚能新能源的锂电池发力点在于储能,仅用四年时间便跻身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五但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也已收获颇丰:截至目前,已有近30款搭载楚能电池的车型入选工信部公告目录。

近期,工信部发布的第39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楚能新能源动力电池(磷酸铁锂)合作车型新增4款。

楚能新能源的动力电池早已连续进入国内TOP15,最近的9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企业排名高居第12。

楚能新能源还有合作造车的经验:2025年8月27日,楚能新能源与零一汽车合作推出的“小满好运来”纯电动重卡正式上市。该款重卡搭载的是宜昌楚能基地生产的324Ah大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突破7000次,能量密度高达193Wh/kg,最大支持1.3C充电。

据了解,楚能新能源的电池研发团队也深度参与了“小满”系列重卡的整车设计,“从电池布局到热管理系统优化,实现了电池与整车的无缝适配。”

也就是说,在造车方面,楚能新能源已能够提供从电池到系统的全方案支持。

由此可见,关于造车,楚能新能源已有渠道,有核心产品,有经验,有湖北地方政府支持。


总结

2020年1月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星晖工厂已获得国家颁发的整车制造资质,是湖北唯一具备该资质的新能源车企。 

比亚迪同样是从锂电池跨界至整车制造,目前已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那么,湖北能否诞生下一个比亚迪?楚能新能源跨界造车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