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东风汽车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核心进展及规划,综合技术突破、实车验证、量产计划等关键信息整理:
一、技术研发里程碑
2018年:正式启动固态电池项目,组建专项团队。
2020年6月:全球首台搭载自研固态电池系统的整车下线,实现从实验室到装车的跨越。
2021年12月:获得国内首张固态电池乘用车公告,技术合规性领先行业。
2022年1月:与赣锋锂业合作的固态电池搭载于东风E70车型,通过工信部审批并进入免税目录。
2023年:推出第二代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405Wh/kg,续航突破1000公里。
已实现装车的国产固态电池企业及车型
东风集团
技术路线
-20℃低温放电容量保持85%以上。
价格策略
二、核心性能参数
能量密度:350Wh/kg(第一代)→ 405Wh/kg(第二代),达液态电池1.5倍以上[citation:5]。
循环寿命:1000周(约20年),健康度保持80%以上[citation:5]。
低温性能:-20℃环境下放电容量>85%,远超液态电池[citation:5]。
安全性:通过针刺测试无起火/冒烟,支持120℃高温工作。
三、产业化与实车验证
装车计划:
2025年8月:在东风奕派(eπ008)、东风纳米车型开展装车试验[citation:5][citation:6]。
2027年:依托国家重点专项,推进整车示范推广。
实车验证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已在五省十市完成230万公里路试,创全球固态电池车最长行驶纪录。
前期示范运营(E70车型)累计里程超150万公里,验证可靠性。
四、产业链布局与合作
产学研协同:与华中科技大学郭新教授团队合作,聚合物基固态电池进入中试量产阶段,2024年下半年启动车规验证。
产能建设:
建成固态电芯试制线,2024年启动0.2GWh/年中试线建设(东风鸿泰)。
武汉经开区氢能科技园集聚13家产业链企业,目标2030年推动3家上市。
材料创新:覆盖正极(高镍三元/富锂锰基)、负极(硅碳/金属锂)、固态电解质(硫化物/氧化物)全链条自研。
五、行业定位与竞速
技术路线:
采用“半固态→全固态”渐进策略,复合电解质兼顾安全性与量产可行性。
竞品对比:
长安汽车:计划2026年装车验证,能量密度400Wh/kg。
比亚迪/现代:目标2030年全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
政策利好:中国新国标要求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固态电池安全性契合趋势。
总结
东风汽车通过十年技术沉淀(2018–2028)已实现固态电池从材料开发到百万公里级验证的全链条突破,2025年8月装车试验将成为其商业化落地关键节点。若顺利推进,东风有望在2027–2030年抢占全球全固态电池量产先机,重塑电动汽车续航与安全标准。
来源:云帆固态电池